时间:2018年8月26日
地点: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
人物: 邓毓博
访谈人:阎军
拍摄: 阎军
文字整理:2017级管理学院基地班志愿者王昊祺
我是一个在兰州长大的孩子,对牛肉面的情结很深。当我看到兰州大学的校友们为吃一碗牛肉面而专程来兰州时,我心里不是滋味,我下决心辞职从商,为我的校友做正宗的牛肉面。
—— 兰州牛大食品有限公司 邓毓博
阎:邓博士你好,兰大档案馆开展了一项萃英记忆工程,就是请毕业学生回忆在学校上学的情景和现在的工作。你博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然后又成立“牛大坊”兰州牛大食品有限公司,去做牛肉面。想问问你为什么不继续在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当老师,而是选择牛肉面这个食品行业。
创业契机
邓:谢谢阎老师!我于1999年考入兰州大学计算机系,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留校时已经是2011年了,2014年决定辞职创业。在兰大学习工作15年后我去卖牛肉面,的确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教师是非常体面的职业,不要这份工作而去卖牛肉面,有点儿匪夷所思。
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呢?我觉得依照我的性格,可能终究会选择创业这条路,只不过是什么时间做什么的问题。而在当时,互联网+牛肉面在我看来有着很好的机会,所以选择了这条路。
2012年,我在北京做博士后的时候,经常想吃一碗地道点儿的牛肉面,但很难找到一家正宗的兰州牛肉面馆。凑巧那段时间正赶上国内的创业风潮,我们身边很多百度、腾讯等知名IT企业的员工,纷纷辞职创业。这种创业氛围也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几个IT博士就琢磨做点儿什么产品。那两年我们做了不少东西,但总感觉市场空间不大。因此经常头脑风暴,看还能做点什么更有前景的事。
无意中,我们聊起了兰州牛肉面,大家都觉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很好吃,但是一旦出了兰州,哪怕挂着“正宗”的招牌,哪怕是同样的回民经营,兰州牛肉面的味道也是完全不同的。最正宗的牛肉面必须要在兰州吃,街边上随便一个小馆儿,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面可拉出大宽、宽、韭叶子、二柱子、二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子等十余种不同形状。毛细是最细的,二细稍粗,韭叶子更窄更薄一些,大宽大概有二指宽。面条是现场手工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制好的牛肉面汤、白箩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牛肉面馆在兰州随处可见,兰州本地人一般就近,拣一个合自己口味的馆子吃。现在有的面馆有了套餐,牛肉面配肉、鸡蛋、蔬菜,本地人则不会有这么多讲究。正宗的牛肉面馆都是早上经营,一般到下午两点就都关门了。牛肉面在兰州是早餐、午餐的代言词。
所以,我们就琢磨着能否借助互联网把兰州牛肉面推向全国。具体方式就是把牛肉面做成速食食品,用户买回家后,马上就可以做出一碗地道的牛肉面。在这么一个想法的推动之下,我们就开始筹备起来,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做了很多试验。当第一代产品基本成熟后,我便辞职开始专心做这件事。
兰大校友予厚望
2014年12月份,我们首次将产品推向市场。当时引起的反响和轰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网上舆论争论得很激烈。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件事情。当时反响最强烈的就是兰大校友,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牛肉面对于兰大校友而言绝对意味着一种很深的情结。
兰大这些年培养出了太多校友,他们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从事着各种职业,但大家每次提及母校的时候,除了当年的校园生活、同学情谊之外,可能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一碗牛肉面。我们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全国各地很多兰大校友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对这个事特别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件事可能恰好抓住了大家心中的那个触点。所以今天回想起来,在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校友的帮助,有投资的,有介绍资源的,有协助销售的等等,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兰大精神再发扬
阎:除了校友关注之外,你觉得母校对你做这件事有什么影响?
邓:影响很大。在这件事上,我觉得我们团队的确充分体现出了兰大人那种朴实、诚实、坚实、求实的“实”精神以及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真的是投入了太多精力,想尽一切办法希望把产品做好,做极致,甚至不惜代价。实际上从做产品的角度来说,不计成本的方式是不对的,需要有折中的方法。但我们就是这样一直在细节上“抠”,尤其是生产工艺和口味上。例如,我们会为了几克调料配比的调整,为了2-3分钟杀菌操作带来的影响而反复试验。即便到今天,产品已经升级了四代,我还在考虑如何能做得更好,还希望能做出品质更高的产品。而且,我们的确是在这么做,已经研发出了最新的产品,而且还积累了一代新技术。
这个项目做了四年,我们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产品的研发生产上。我想这和我之前在兰大学习生活15年所受到的熏陶是息息相关的。
发展之路困难多
阎: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想到过有多难吗?
邓:确实没有想到过。因为自己之前一直是当老师,没有做过企业,对于食品领域并不了解,把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只是认为我们这个产品能做出来就好,然后去销售,再生产、再销售,想得特别简单。但真正走了这四年,才发现要做一个品牌真的太艰难了,很多的困难其实是自己远远没能预料到的。很简单,因为自己是外行,不懂。
假如再给我一个机会,我还会不会再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觉得可能今天回头再去看,真的不敢说一定还会那么坚定地去做这件事。即便有这么多校友的关注,即便这是一个咱们兰州本地的品牌,即便可能真的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根据这四年的经历,我觉得真的特别难,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阎:难在哪呢?
邓:困难无处不在。比如说,第一,我们自己没有做过企业,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一窍不通。制度的建设、财务体系的建设,甚至人员的管理,都不懂。我们不知道该招怎样的人,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做一次合格的面试,我们不知道怎样更好地管理团队……这都是我们不知道的,这还仅仅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从产品这一块来看,做食品其实是非常专业的一件事情。但我是学计算机的,我之前没有接触过食品行业,同样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我们做牛肉面的四年里一直在学习,不断地去了解怎么才能把它做得更好。后来发现光靠我们自己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的食品学科人员,要去做研发、要去做测试、要确保食品安全。
甚至,产品的包装对我们都是一个挑战。比如说一个普通的食品包装,大家觉得上面印的产品说明文字很简单,其实这里都大有学问,一个字出错可能就会面临处罚。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它。文字和图案应该怎么标,哪些内容能标、哪些内容不能标、应该放在哪些位置……都是有要求的,而我们之前都不懂。
同样,对于快消品的销售,我们也同样不懂。渠道应该怎么建设?和代理商经销商应该如何接洽?价格体系应如何设置?供应链应该如何配合?这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销售终端的执行效果。
所以这件事情做了四年后,我们忽然发现,自己真的是在太多地方上还不够专业,很多东西都不懂。因此一直在学习、在跳坑,从一个坑跳进去、爬出来,又掉到另一个坑里面……就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
就像您刚刚问的,有哪些难呢?太多了。从怎么研发产品到怎么去做市场、怎么去做品牌、怎么去运营、怎么组团队、怎么把团队管理好、怎么去制定战略方向、怎么设计战术打法、怎么找来资金、怎么合理使用资金、怎么面对恶意竞争……全是难点,全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所有这些,是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的。因为自己没做过,所以也就一定不会想到。
所以我会说,现在回头看真的是挺难的一件事情。
创业开始步入正途
阎:那你觉得目前算成功了吗?
邓:阎老师,这个怎么说呢,应该说是比之前有了一些心得。但即便是获取这些经验,也耗费了四年的心血,花了很大的代价坚持过来的。但是距离您说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我们自己的目标,现在才是刚刚起步。真的是花了很大的代价,做到了今天这么一个还不错的起点上,现在开始我认为可以很规范地走下去了。
阎:现在你已经做到一个什么程度了?
邓:比起四年前,我们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了。从走轻资产路线转向走重资产,做实业。这个变化已经完全不同于我们最早的规划,但十分关键,将会是这个项目得以成功的根本。因此,我们通过融资,很果断地计划先建设一个小型的工厂,逐步探索自主生产加工产品。目前还不能完整生产我们产品里的所有内容物,但将会逐步实现关键产品的自有生产加工。
我们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也加大了研发力度,准备推出几种新的产品。另外,我们在兰州重新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大概有十几个人。在销售方面,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依赖于电商,而是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比如说兰州、西宁等这些城市,很多的大型超市里都有我们的产品。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如何建设标准化实体店。这个我们之前在深圳尝试过,虽然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但还是取得了太多宝贵经验。如今我们认为时机在逐渐成熟,可以借助于我们的工厂,实施“前店后厂”的模式,把标准化连锁牛肉面馆做起来。
我们的销量已经在逐渐上升了,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完全做起来。而销量是衡量我们这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阎:那你太谦虚了,现在全国各地吃你的牛肉面的人多啊!
邓:是的,阎老师。从销售情况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们销量最集中的区域。但是比起我们自己定的目标,现在的销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为这是一个食品,也是快销品,它的核心人群是咱们兰大校友、兰州的老乡,或者是在兰州曾经生活过、工作过的人,但它的潜在人群远远不止于此。全中国有13亿人,我们会去考虑这13亿人里面哪怕有1%是我们的目标客群的话,这个基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了。从我们现在的销售情况看,离这个目标还差得非常远。
兰大人独具优势
阎:但是我觉得你的这碗面突破了传统速食面的瓶颈,我们平常买的台湾牛肉面,像方便面那样。而你完全突破了它,不像它那样一碗又一碗,你做得很精致,你是怎么做到的?
邓:做这件事之前我们也是做了一定的市场调研。传统的方便面正在被很多用户摒弃。要么觉得口味单调,要么觉得不够营养。所以我们在起初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就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尽可能去还原兰州牛肉面本身原汁原味的口感。在这种理念之下,我们就会采用不同于做传统方便面的一些思路。这应该说是非专业人员跨行的优势。专业人士一般会有一个惯性思维,方便面该咋做就咋做。但是正因为我们没有做过这个东西,我们的大脑是一片空白,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不受任何经验影响,去想办法把产品做得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现在看来,这种产品模式非常被大家认可。并且我们特别高兴地看到在全国各地都有了类似的产品。例如湖南米粉、广西柳州的螺蛳粉、重庆的小面,很多地方开始将本地的特色美食做成了这种速食产品。还原度非常高,味道也非常好。
阎:你们的牛肉面看起来牛肉好像很新鲜,蒜苗香菜也都非常绿,辣椒也很地道。
邓:对,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比较好、比较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
学校优势得启发
阎:这个技术你们是从哪里学到的?
邓:我们一开始实际上完全不懂。就是发挥当时在兰大读博士的优势,学习能力强,到处调研食品生产相关的资料,网上找食品专业的论文,跟食品厂家沟通,最终学习到了不少技术。接着去看国内哪些厂商具有这样的技术,再去与他们联系。所以我觉得从这点来讲高校教师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做一手资料,搞调研的时候,学习速度特别快。
阎:在学校还有什么优势让你在这方面得到启发?
邓:我觉得还有一点,是我自己内心比较认可但外界不一定认可的:我们最早是从学校和科研院所出来的一群人组成的团队。
阎:哦?当时你的这个团队都是学校出来的?
邓:最早都算是吧,有兰大的、北邮的、中科院的。
阎:是吗?那这个团队很厉害啊!
邓:就做这个项目而言这个团队是有缺陷的,缺少很多专业人员。但又恰恰因为我们一开始的团队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所谓生意人的属性,做事更多是考虑产品本身的一些东西,忽视了成本,特别注重品质和食品安全。例如,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我们反复研究食品加工工艺和相关的安全处理技术,都是在相关的一些经验和国家标准要求之上,进一步探索适用于我们的标准,提高相关的指标。但这样就会立刻带来影响,会改变整体的生产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这些事我们都愿意做。
这样一来,成本高的确会是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毕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解决。可从长远角度来看,作为一家企业,注重产品品质,有责任感,为用户负责,也是一个优势。所以到今天,虽然市面上同类产品有不少,很多用户仍然认可我们,就是因为我们产品品质好。
阎:确实是产品的品质非常好,而且最近你们好像又升级了?
邓:是的。实际上这四年我们的产品在不断的迭代、升级,现在已经做到第四次升级了。且我们又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包括怎么把产品做得更好以及一些新产品的研发,可能下半年就会陆续推出来。
阎:那现在可以说是步入正轨,越来越好了。
邓:应该是这样。前两年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做公司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曾经先后两次现金流完全断裂,钱都没有了,那一阵特别吃力,特别难。内心很痛苦,不知道往哪边走,觉得哪条路都可以走,可是哪条路都没信心。但是经过四年的摸爬滚打,现在我们的思路特别清晰。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都想得很清楚,这样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阎:那你现在的营业额能做到什么程度?
邓:第一年的营业额非常好,有几百万的样子。可是第一代产品缺陷太多,导致很多人在尝鲜之后没有二次购买。后面这两年就做得特别艰难,大家会觉得这个产品只是有名气,但产品不够好。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我们逐步将产品体系梳理得更加完善,品质也基本稳定,并且新团队在运营、销售方面都逐渐找到了感觉,所以我们现在的销量整体是在往上走的。
校友的认可与期待
阎:你知道不知道咱们有不少校友还是很关注你的产品,希望能吃到你的这碗面的?
邓:这个我大概能猜得到。因为我之前去参加过一些地方的校友会活动。基本上每次校友聚会,大家聊的话题总会落到牛肉面上。大家都对牛肉面有一个特别深的情结。我知道很多校友也愿意通过众筹或者其它方式开一家牛肉面馆,做一个校友聚会的场地,便于大家活动。
阎:如果你要是可以做,在各个校友会,在大家聚会的地方,让大家能吃上地道的这碗牛肉面那该多好啊!
邓:是的,这件事情其实以前有想过,但是不敢做。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团队不全,而且自己也在摸爬滚打。可是今天我会觉得,时机在不断地成熟,我们已经在和国外的一些团队接触,看是否可以在国外开店。也许下半年或者什么时候我们会去跟一些校友接触。现在我们有技术团队,有经验,有思路,也有一些成功的合作模式,只是缺一些资金。其实也可以和校友们合作,在各个地方设立我们的实体店,毕竟做这件事情我们是专业的。
阎:昨天我与河北省校友会的焦亚平会长在微信上说起了你,他说他买了几次你的牛肉面,很好吃。
邓:(笑)因为咱们盒装的面毕竟还是属于食品,它跟线下做实体面馆还是有差距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用现有的技术去做面馆的话,品质还可以好很多。
阎:那你可以考虑把实体店做起来。
邓:对,现在机会差不多。因为现在工厂、团队都陆续到位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是可以做起来的。
未来的发展与规划
阎:你之后的打算是怎么做呢?
邓:我们现在是这样想的,近期首要任务是要把工厂建好,确保形成完善、稳定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方面更有保障,成本可以有效控制。第一个工厂建在兰州,未来可以根据生产销售情况在全国布局。同时,还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盒装的速食牛肉面,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形态的产品,我们已经考虑得比较充分了。利用这个加工条件生产产品,然后通过电商、商超、便利店,往全国甚至是全球去卖。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了,反响非常好。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想以工厂为核心,去做“前店后厂”的牛肉面门店模式。我们在全国可以开很多牛肉面馆,原材料半成品通过这个工厂做出来。譬如说我们可以把汤、肉、辣椒油都提前做好,然后直接配送过去就行。这样门店经营会轻松和简单一些,不需要像现在这样还要现熬、现煮,并且每家门店味道是一样的。实际上,现有最先进的面条加工技术可以确保连面条都可以直接配送,口感豪不逊色于人工拉面。
第三件事就是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专业优势,去研发无人值守牛肉面馆,就是一台可以自动煮面的设备,大家拿微信一扫码,选好想吃什么面,就自动做好了。
阎:(惊喜)真的?!
邓:对,这个我们合作厂家都选好了。像这个产品,就可以用在高校的学生宿舍。因为大学生晚上一般都吃泡面。我们这个设备如果能投放高校的话,对学生而言是件很有吸引力的事。
阎:(笑)那算是好事啊!
邓:对,还可以投放在高铁站、机场和一些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不容易吃饭的地方。我们想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重点围绕刚才说的这几件事,把它全部做好。
这样一来,我们后端有工厂,前端有快消品,有门店,有无人设备,这与传统的牛肉面馆经营模式完全不同。实际上是对整个行业做了一个体系化的创新,核心是标准化。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希望未来可以打造出一个国际知名创新品牌。品牌将会是这个项目未来最重要、最具溢价空间的资产。
我一直坚定的地认为,兰州牛肉面需要有这样的创新,才具备全球化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模式因为太依赖人力资源,实际上瓶颈很明显,尤其未来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要形成规模化效应其实很难。
阎:(鼓励)牛肉面是咱们兰州的品牌,咱们就是要把它做大、做强。只要你努力坚持,我想你肯定能成功的!
邓:谢谢阎老师,我会努力的!
阎:今天就采访到这,希望早日看到你给咱们的校友们,不管是毕业的校友、返校的校友、在校的校友,都能送去最方便最好吃的牛肉面。谢谢!
【人物简介】
邓毓博,男,汉族,1981年5月28日生。1999年-2003年,在兰州大学计算机系专业学习。2003年-2005年,在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辅导员。2005年-2007年,在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读硕士。2007年到2011年,在兰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读博士。2011年-2014年,在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师。2014年,取得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博士后工作,成为一名博士后。2014年至今,开创兰州牛大食品有限公司,现任兰州牛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