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5年5月14日
地 点:刘家峡化肥厂家属院
人 物:陈生俭 (1957级化学系校友)
访谈人:王秋林
摄 影:梁振林
(以下为访谈录节选)
王:陈先生,您好。今天我们来听您讲述在兰大学习生活的经历,以及兰大给您留下印象的人和事。
陈:首先要说明一点,我永远都是兰大的学生。兰大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江隆基校长。
江隆基校长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年了。但校长的精神,校长的学识,校长的作风,校长的人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为我树立了做人的光辉榜样。
受命于危难之际
1959年元月,江隆基受命来兰大任校长。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开始工作。我记得学校开大会欢迎新校长,江校长的身旁坐着原校长林迪生先生。这就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江校长是坚持党的原则和政策的人,为林校长做了不是平反的平反,使大家看到一点曙光。紧接着调整了党委班子,由江隆基、林迪生、崔乃夫、聂大江、李轲、丁桂林、陈庆堂组成。为著名教授朱子清摘掉“右派”帽子,并聘为校务委员会委员,使他安心搞教学和科研。教研室的主任也进行了调整,基本上由老教授担任。戈福祥教授也被任命为无机化学教研室的主任。
江校长敏锐地察觉到学生不读书的严重现象,连作三场关于学习的报告,论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他引用《礼记》“教学相长”的典故,鼓励教师和学生。他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自觉也,故曰教学相长。这三场报告的记录都登在兰大校报上,同时《光明日报》也全文转载。这三篇文章充分体现了江校长的办学思想。选用优秀教师作为台柱子,讲授基础课。中青年教师也不负重托,认真备课。彭周人先生讲物理化学时,竟然晕倒在讲台上,太感动学生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教学秩序渐趋正常。段一士先生回国时,带回来大量书籍。江校长当即表示,不管兰大有多大困难,也要解决房子和藏书的问题。段一士先生很快成了物理系的骨干教师,为物理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选举郑国锠教授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关怀。恢复被取消的学生助学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证,从而得以安心学习。
以身作则,共渡饥荒
1960年,苦甲天下的甘肃,经过1958年“大跃进”的折腾,一点极薄的家底都耗尽了,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饥荒,饭馆抢饭现象随处可见。当时兰大也面临严重的困难,个个饥肠辘辘。校长立即宣布小灶停办,校长在学生食堂就餐,和学生一起排队打饭。校长的这一举动,对全校师生度过饥荒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膳管科科长给校长送去两斤猪肉,校长当即进行了严厉批评,让把肉送到学校食堂。组织学生到雁滩挖野草,校长和学生一起揪槐树叶;停电无水时(当时兰大从黄河自己抽水),又组织学生用脸盆从黄河端水,保证了食堂的用水。这期间浮肿的人很多,但据我所知,兰大没有一个非正常死亡的人。直到1962年7月毕业,我还没有吃饱过一顿饭,可见当时饥荒的严重程度。毕业聚餐会上,每人碗中有几片肉,尽管仍未吃饱,但在我的脑海中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校为了这一便餐太不容易了!
管教子女,不享特权
1959年“五·四”青年节,化学系学生演出话剧《火烧赵家楼》。学校领导被安排在前排就坐观看。一位学校领导的女儿来到前排,处长们很快将她拉到她父亲身边坐下。江校长的姑娘抱着弟弟也来到了前排,但校长却手一摆,叫她到后面去。这事虽小,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尊重逝者,亲自送灵
1961年,地理系一位老教授逝世,发丧的讣告上,江校长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出殡的那天,江校长胸带白花,带领学校全体领导走在送葬队伍的前边,为老教授送最后一程,以表达对老教授的崇高敬意和对家属的关怀和慰问。
发挥优势,办出兰大特色
江校长在作报告时曾讲,兰大和北大全面相比,那是比不过北大的,但兰大有兰大的优势。为了办出物理系和化学系的特色,为两系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聂大江任化学系总支书记,李轲任物理系总支书记。为两系的中青年教师创造教学和科研条件,使两系尽快出人才、出成果。化学系的黄文魁、物理系的段一士后来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学者、教授、大家。黄文魁教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周慕溪教授又上了讲台。数学系增加了力学专业,地理系增加了地质专业。兰大的文科也恢复了,并号召经济系的学生不但要读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且要读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比较各自的优势。争取留学生来校任教,如化学系的谭民裕先生。从北大等名校招收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李笃等也留校工作。这些措施为兰大以后的发展壮大储备了人才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粉碎“四人帮”之后,兰大插上腾飞的翅膀,很快步入全国名牌大学行列,这与当年江校长所创下的业绩是绝对分不开的。
今年是江校长诞辰110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分享一点回忆,表达学生对恩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王:谢谢陈先生的讲述。
【后记】访谈结束,陈生俭先生向学校档案馆捐赠了由江隆基签发的兰州大学毕业证书等实物档案资料,以表达对学校培养的感谢之意。
1962年有江隆基签章的兰州大学毕业证书
【人物简介】
陈生俭,甘肃临洮人,1956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学制五年,应于1961年毕业。1957年因国家进行院系和专业调整,同年8月,因原专业撤销而转入兰州大学化学系学习,学制五年,于1962年毕业,分配到刘家峡化肥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直到退休。曾任主任工程师,参加研制的科技成果正式收录入《全国科技成果交易信息数据库》,1990年因在科技战线辛勤工作二十余年做出积极贡献,受到刘家峡化肥厂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