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档案馆 > 工作动态

生命的脚印

发布时间:2024-03-15   字体大小T|T

       你知道吗?在兰州大学,有这样一位老人。青年时期,他是“一二·九”学生运动期间许昌学生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是团结中原各地进步文学青年“劲风文艺社”的早期社员之一,他是八路军总司令部随营文化教员,曾在洛川抗大分校任政治指导员,学校领导多次前往他的家中向他表示慰问,他就是原兰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老红军、老革命,韩丰。

       2023年年底,为开展许昌革命史、文化史研究,许昌日报社联系兰州大学档案馆,申请查阅韩丰同志相关档案资料,了解韩丰同志20世纪30年代离开许昌后的人生经历和重要事迹。由此,编者从馆藏档案里对韩丰同志的经历进行了深入了解。

                                                             

 

       韩丰,原名韩秀峰,1918年出生于河南许昌,父亲是京汉铁路搬闸工人,在韩丰九岁时亡故,唯母亲在家操持着家务,跟其他孩子一样,小时候的韩丰一直在许昌读书,18岁时考入了许昌师范学校。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高涨。为响应“一二·九”学生运动,许昌也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主要以“男师”学生为主开展活动,韩丰也是其中一员。他们为“女师”的同学们宣讲国内外形势,借阅进步书籍让女师同学阅读,联络进步青年参加抗战。

                                                                       

         直到1937年初,韩丰辗转来到山西,参加了太原民训团(1936年11月成立,是一个在太原会战中自发组织起来的,以“民族解放先锋队”为骨干,吸收部分青年学生和进步青年,进行抗日宣传和军事训练的抗日武装团体)。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并开展统战工作。同年6月,他加入红军教导师任文化教员。8月,教导师改编为八路军总司令部随营学校(时驻山西孝义县),11月,韩丰在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随营学校经安问卜、黄金神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韩丰任民革西北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955年在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副主任,1956年11月至1972年9月任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1972年9月至1981年2月任兰州医学院党委书记。

        生于动荡年代的韩丰,看到了国内外势力的混战,目睹了国家遭受列强欺压而国民政府却不抵抗的现实,他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队伍,经历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历经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最终迎来了全国人民的独立解放。战友情,革命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以及战争对自己意志力的磨炼,都成了他一生的宝贵财富。他在《党员登记表》中写到,“对共产主义信念我是坚定不移的。这是由于自己青少年时代亲眼目睹旧社会之黑暗、残暴,亲身受过凄惨屈辱的生活,两次战争的考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言传身教和他们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的熏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学习和革命实践的锻炼,使我逐步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肩负着党和组织的责任和使命,韩丰同志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和党的教育文化事业,认真钻研党的理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团结同志,仍然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2007年,在兰州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之际,也在他自己入党70周年之时,90岁高龄老红军韩丰在榆中校区出资捐建了石景,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毅力,勉励青年学生智慧和勇敢并重,做正直善良的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晚年,韩丰同志创作诗歌《生命的脚印》,回顾了自己一生中经历的苦难和斗争,表达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的同时,更将殷殷期望寄托于后辈。在浴血奋战的铁血战士的内心,也住着一位文艺青年。

《生命的脚印》

耄耋之年忆往昔,未忘儿时受苦凄,生不逢时天地暗,军阀混战列强欺。

父乃铁路一员工,慈母操劳家务事,突遭不幸父早逝,妇孺无靠难度日。

千辛万苦返故里,十岁下田顶劳力,十二村学读孔孟,十四学堂旁听生,

十五免费入师范,得遇革命启蒙师,进步书刊如至宝,世界大事装心里。

日寇侵华益猖狂,“国民”政府不抵抗,围剿红军更加紧,镇压学生动军警;

贪官污吏土豪劣,欺压人民如蛇蝎,胸中义愤如火炙,血泪织成痛诉诗。

革命先辈作指引,投笔从戎当红军,风餐露宿不觉苦,枪林弹雨忘生死;

同志感情亲无比,革命熔炉炼意志,马列学院得深造,着重理论联实际;

树立正确世界观,天崩地裂志不移,消灭剥削和压迫,平等幸福谁不喜?

全国解放入学府,执教育人不曾离,呕心沥血数十载,恪尽职守未稍懈。

十年浩劫难幸免,风吹雨打枝更坚,若干问题有决议,正确对待党心齐,

离休仍为学子忙,桃李芳菲是报偿。小平同志胆识高,治国安邦有略韬,

经济建设摆中心,四项原则不能少;推进四个现代化,两个文明一齐抓,

开辟特区作实验,改革开放路子宽;一国两制乃创举,香港回归是大事,

百年国耻今洗雪,华夏子孙齐欢悦;吾辈此生已日薄,抓紧时间献余热,

将来去见马克思,但求及格能通过。常思作人何为贵,正直善良不虚伪,

勤奋好学知识广,心胸开阔益健康;诚望后辈智且勇,顶天立地靠自己,

多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真价值。

 

 

【知识链接】

安问卜:1938年由毛主席改名安征夫,四川苍溪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在苍溪中学、在成都读书时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和编印宣传报刊。1935年初投笔从戎,北上长征去抗日,三过草地,任红四方面军总政部宣传干事、红军大学教员、文化主任。1937年任115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1938年8月改编为抗大六大队)主任教员、学生队队长、宣传股长、直属队政治处主任,1938年12月任抗大一分校宣传科长、代二大队(团)政委,创办《战旗报》和文工团并任主编和团长,从延安转战抗日最前哨山东。他创办的抗大文工团,先后创作出《沂蒙山小调》、《你是灯塔》等旷世名曲,唱红了全国的战区,鼓舞了军民的斗志。他先后参加了沂蒙大青山突围战、"反扫荡"游击战、三次日照莒南甲子山反顽战斗等,1943年初先后任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团政委、宣传部长、第一(滨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山东临沂、诸城对日伪作战中牺牲,时年31岁。安征夫烈士对培养抗日干部和先后建立山东沂蒙山、滨海两个抗日根据地献出了青春与生命。(资料来源于网络)

                                                                                                                       文字:张鲁君      图片:网络、馆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