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档案馆 > 工作动态

从遗存中觅获的珍贵史料

发布时间:2021-07-19   字体大小T|T

2021年5月5日-8日,兰州大学档案馆王秋林、李田妹、李萍三位同志一行,在四川省泸州市接收了兰州大学已故教师、亦是校友的陈林芳先生遗存珍贵资料,资料的回归得益于陈林芳先生的同行晚辈方国联老师、及对兰州大学同样有深厚感情的家人们,正是他们这份尊敬、珍视父辈一生奉献的情怀,才使得五大箱186公斤珍贵资料回到母校。

陈林芳之女陈蜀均介绍资料的情况

此次陈林芳先生的资料是档案馆有史以来征集数量最大、年代跨度最长的一次,对我们的整理工作也是一个挑战,因资料年代久远、且长期存放在潮湿的南方,很多材料存在受潮、虫咬等现象,整理起来十分困难。我们采取了消毒、鉴定、分类、修补、编页、扫描(照片)、装订、著录、装盒等一系列缜密的整理环节,历经两个月,于7月6日完成了陈林芳先生所有资料的整理,共计1843件。

陈林芳资料整理场景
协助整理资料的学生助理

资料包括:反映学校状况的《国立兰州大学校讯(1947年第一卷第一期)》《兰州大学校刊(1954年)》《青年团兰州大学委员会首届团员代表大会专刊(1956年)》《新兰大(1971年)》《兰州大学静观园地形记载图(1953年)》等,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全国高校1952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兰州大学)》《实习简报(1977年)》《甘肃省1954年度学校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预备级良好证》《兰州大学学生选课证(1952年)》《1953年学习计划时间表》等,有关兰州大学五、六十年代地理系老师和学生的讲义、论文、手稿、制图,如王德基先生的《兰州大学地貌制图学》、王景尊先生的《地史学》、曾丽勋先生的《植物地理学讲义》、何志超先生的《甘肃大地构造特点的初步研究》、魏晋贤先生的《八宝川河谷盆地的地貌景观》、陈林芳先生的《中国地貌学(手稿)》、李吉均先生的《古典地貌学的理论和评价(第一讲至第四讲手稿)》等等;以及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出版社关于地质地貌、沙漠、荒地、草原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等等。

1952-1953年兰州大学学生(陈林芳)选课证
1953年兰州大学静观园内《地形记载图》(测绘者:陈林芳 校正者:王宗魁 )
1953年学生(陈林芳)学习计划时间表
1955年学生(陈林芳)《计划学习》表
1956年青年团兰州大学委员会首届团员代表大会专刊,代表证、主席团胸牌
1977年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实习简报》
陈林芳先生的讲义
陈林芳在北京大学进修时的学习笔记
地理系欢迎新同学师生合影(1952年摄于昆仑堂)一排左起2王庭芳 3王景尊 4曾丽勋 第三排左2姜德贤(学生) 右2陈林芳 第二排右2王德基 左1冯绳武 左2何志超 第四排左1张维信)
兰州大学地理系1956年毕业同学合影
兰州大学第二次科学讨论会论文

 

兰州大学校刊(1954年)
标题
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兰州大学)

在此我们必须要感谢这批资料的主人、珍藏者陈林芳先生,正是从他所珍藏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兰大学子勤奋好学,严格自律,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精神;看到了兰大老师们博学和严谨,教学的苦心和用心;看到了老一辈地学专家为防沙治沙走过的艰苦历程。这位五十年代从巴蜀之地而来的优秀的翩翩少年,虽在他知命之年回到了故乡泸州,但他把对母校、尊师、学生的记挂一直留身边,而今他把这份记挂,把自己的根留给了为之奋斗三十年的母校兰大。

陈林芳简介(1932-2018),四川泸州人,195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1956-1958年北京大学地理系进修,1958年兰州大学地质地理从事教学工作,1962年评为讲师。执教期间编著《普通地貌学》等六种地貌学讲义,同时主要从事沙漠、荒地、草原、地质地貌研究工作。1984年调回四川泸州市第四中学,担任高中地理教学工作,高级教师。编写《泸州市志-自然地理篇》。

 

                                                                                                                                                                                          文字:李田妹      图片:李田妹  陈蜀均